我們一向不少名字跟貼香港賽馬會,但有一些可能有所不同……
我們不需要像某些地區無故自創譯名,除了賽馬娘與外界交流之馬名除外。如果意思不是差太大,我們也算。除了出現「霸道駒」(Arrogate)的超錯譯。所以2017年有一群人覺得「成全寶」(Enable)譯得不太準的時候,我也沒說過什麼。沒有跟風過。
香港賽馬會在別的資料用過伊波賽馬節,但卻在今次內容中卻是使用了伊波賽期。感覺上與Festival這個字有所脫節。目前針對與香港賽馬會名字的是賽事名稱。雖然說葉森打吡或葉森橡樹大賽並不是英國正確說法,但已經成為了國際上的約定俗成,我這一點算了。英國二千堅尼或英國一千堅尼看起來沒有不妥。但英國不會這樣叫。假如我要分清楚兩場賽事,都使用英國二千堅尼錦標。對二千堅尼錦標才是正確說法。那麼一千堅尼錦標呢?竟然被一場澳洲考菲爾德的One Thousand Guineas所使用。
至於冠軍錦標這個名字,我是一直指英國冠軍錦標。可能因為香港有一場名為冠軍錦標,亦即是與遮打盃合併的賽事前身,這個歷史背景,也不深究太多。不過最離譜的一個案例是意大利賽事,這是我唯一要求馬會來信更改,就是羅馬大賽,因為之前一個名稱是與原意完全無關的賽事。
沙地阿拉伯,在香港賽馬會資料正確名稱為沙特阿拉伯,這點可在足球資訊找到。主題賽事叫「沙特盃」非「沙地盃」。因為沙地另一個含義就是這場賽事是沙地舉行嗎?
日本的櫻花賞以及皐月賞馬會稱為日本一千堅尼以及日本二千堅尼,但這不是完全錯誤,因為在日本中央競馬會英文名稱中,亦附註為Japanese 1,000 Guineas以及Japanese 2,000 Guineas。日本橡樹及日本打吡比較共通,但是副稱比較常用。至於三冠尾關菊花賞,則沒有使用英文中的副稱。至於其他賽事名稱,留待日後再談。